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

非遗传承人赵今月《赵家葛坊》出版,让非遗文化 “活” 在故事里

2025-08-0731

当《赘婿》的织造、《天盛长歌》的蜀锦让非遗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焕发生机时,湖北非遗传承人正以更为直接的方式投身于这场 “文化叙事”。近期,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葛粉制作技艺” 第五代传人赵今月,其首本小说《赵家葛坊》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用文学笔触为百年葛粉技艺书写了一部 “活态传记”。

1414244cd38b3aceae36e528cbfa8e92.jpg

这部作品以湖北老字号随县二月风非遗葛根基地为蓝本,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现了一百六十多年来赵家传人跨越时代浪潮、兴葛护葛的波澜壮阔历程。从清末的艰难创业,到战乱时期的坚守;从技艺的不断创新,到品牌在当代的转型,书中不仅细致还原了葛粉制作 “采集、清洗、砸碎、沉浆、明水” 等繁杂工序的细节,还将 “仁义礼智信” 的商道精神融入家族故事之中。正如赵今月所说:“传承不仅要‘传’秘方、工艺的‘形’,更要‘承’文化与道德的‘魂’。”

为何会选择小说这一载体呢?这位深耕葛粉技艺数十年的传承人坦言,传统的口传心授或技艺展示,很难让大众真切感受到非遗背后的精神温度。“小说就像一座桥梁,能让读者随着故事里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奋斗,自然而然就会明白为什么祖辈宁愿饿肚子,也要坚守葛坊的规矩;为什么在战火中,那袋葛粉比金银还要珍贵。”

前长江传媒数字出版公司总编辑杨问富评价道,《赵家葛坊》以宏大的场面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在商业故事里注入了中国商人的智慧、勇气与家国情怀,让人不禁联想到《大染坊》《大宅门》等经典商道剧的风骨。而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本身就是技艺的 “活字典”。作为二月风葛粉制作技艺的守护者,赵今月亲身经历了技艺从家庭作坊迈向标准化生产的全过程:从 2013 年技艺入选湖北非遗,到企业牵头制定葛粉湖北地方标准、参与修订国家标准,再到产品获得有机食品与地理标志认证,这些真实的发展轨迹,都成为了小说中最为坚实的细节。

制定葛粉行业食品安全标准.jpg

当非遗不再仅仅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成为故事中的 “主角” 时,或许这正是其 “活起来” 的关键所在。《赵家葛坊》的出版,让葛粉制作技艺从生产线走进了文学叙事,也让更多人看到: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手艺,始终蕴含着最动人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