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非遗技艺

非 遗 传 承 技 艺

2025-04-08

大 洪 山 北 麓 的 百 年 葛 业 传 奇

成立于1862年的赵家葛坊,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北麓的随县洪山镇。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非常适合葛根的生长,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野生葛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当地,人们都有挖葛根、吃葛粉的习惯。葛根、葛粉不仅用以食用,也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组成部分。2014年,湖北省文化厅就将赵家葛坊百年传承下来的葛粉制作技艺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

百余年来,匠心传承,品质坚守,2014年,赵家葛坊“二月风”品牌入选湖北省第一批老字号,为随州市第一家老字号企业。

厂图.jpg

赵 家 葛 坊 传 统 葛 粉 制 作 技 艺 的 百 年 传 承 史

★葛根的起源与分布

七千万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剧烈的造山运动,随州大洪山一带地壳受来自西南与东北方向地应力的挟挤,将晚元古代至中生代总厚度达五六千米海底地层隆起成山。经历第三纪、第四纪漫长岁月,繁生出一种藤长数十米、根重百斤、生命力极强的野生植物,这种植物茎藤单株覆盖面积数十平方米,有这种植物的地方其它植物都难以很好的生存。

中国人文始祖炎帝神农为解民间疾苦,植五谷、尝百草,历游大洪山,发现这种特有植物既能充饥又能解毒,遂采其根、藤、种子传播四海,后人称其为葛根。

葛根起源于中国,在遗传变异过程中发展成十多个葛品种。公元前400多年日本绳文时代,葛根从中国传入日本,随后传入韩国、泰国,越南,美国等地。

葛根有着很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大多生长于比较温暖、湿润的地方,在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有分布,相对来说在南方分布的较为广泛一些,如湖北、广西、江西、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因此有“南葛北参”之美誉。

葛根的分布_副本.png

随县葛根的品种

我国葛根一般被分为了3大种,第一种就是药葛(也称野葛、药葛、柴葛、苦葛),断口呈黄褐色,这可以说是很常见的一种,基本都是野生的。第二种就是粉葛,有人工种植也有野生的,纤维较野葛少,断口白色,味甜带苦。第三种是杂交品种,如湘葛一号,小品种较多,多数人工培植的,可做菜也可做葛粉,产量高。国外葛根自中国传入后,经过多年的遗传变异,现已发展为十余个品种。赵家葛坊所处的随县一带以药葛和野生粉葛居多。

葛根的分布_副本.png

随县葛根的生长环境

赵家葛坊所在地---随县洪山镇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北麓。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非常适合葛根的生长,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野生葛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当地,人们都有挖葛根、吃葛粉的习惯。葛根、葛粉不仅用以食用,也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组成部分。

详情页3.jpg详情页2.jpg

二月风有机葛根的采集

葛根的采集时间一般在霜降之后清明之前,在这段时间里,由于藤叶枯萎,昼夜温差加大,促使葛的营养成分都富集于根部,葛根中淀粉、氨基酸、葛根素等有效成分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为高品质的葛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葛根的采挖方式以人工采挖为主,这样可以保证葛根的完整性,不会因为机械采挖导致葛根破损,营养物质流失和破口处变质。

葛根的采集.png

赵家葛坊葛粉的古法加工技艺

冬季葛根采集后最好一周内加工,千百年来形成了严格的十八道工序:

采集→分拣→一级清洗→二级清洗→粉碎→漂洗→一次过滤→二次过滤→除渣→沉淀→搅拌→三次过滤→沉淀(此处含有独特的工艺秘密)→脱水→烘干→紫外线杀菌→半成品处理→包装成品。

传统生产器具与选址

葛根采集工具主要有镰刀、锄头、石镐、铁锨;加工工具主要有清洗用的草球、刮皮用的瓷片或瓦片、石碓(脚碓或碾子)、木盆、瓢、摇包、吊袋、滤布、水桶、杜仲、桃木棒等。加工选址一般选在有河水、通风向阳、取水方便的上游之地,坐南向北,地势开阔的坡地。

传统生产器具与选址.png

葛粉的存储方法

在木桶或扁桶底部铺一层木炭或生石灰可以再铺防潮纸,棉布等,将葛粉晒干装于布袋内后置于木桶或扁桶中,表层再盖一层防潮纸,盖上桶盖,桶离地20公分,置于阴凉干燥处。取粉一般选在午时至申时,此段时间潮气最小。酉时食用。如上火了,以冷泉水冲搅置于露气中,子时应用,降火效果最佳。

还可以将成坨的葛粉用牛皮纸包裹悬于房梁上挂在墙壁上自然干燥,久放不坏。

葛粉的冲调

葛粉冲调,以泉水为上,井水为下,河水次之。

葛粉冲调器具:

1、木勺或瓷勺,用来舀葛粉和量水;

2、搅拌可用木搅棒,也可以直接用木勺或瓷勺。

取流动之泉水,装于铫子中,置于栎炭火之上。再用木勺取葛粉20克左右放入瓷碗中,用低于40℃的温水或冷水,将葛粉冲分搅拌溶化。待水沸腾翻滚烧至100℃,撇去表面的水藻或浮沫,迅速倒入瓷碗中,同时用木勺快速沿着逆时针方向不停搅拌,待葛粉呈现出葛根本身的灰、褐色透明状为熟也。

葛根冲调步骤.png

葛 粉 制 作 技 艺 的 传 承 时 间 轴

赵邦璧(又名光璧、双龙,记载于《随州志》)农民起义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一支威胁清王朝政权的农民军。

清同治元年(1862年)赵光璧之后赵明礼为躲避清政府追杀,隐姓埋名,从长岗店逃到茅茨畈西南山区凉伞磨,开葛坊,树“赵家葛坊”旗帜,以采药、 挖葛为生。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小有名气的赵家葛坊葛粉被随州官府选为地方备选贡品。

宣统三年(公元1911),赵明礼迁址于茅茨畈(今随州市洪山镇政府旧址旁),造房百间,占地十亩,正门书:赵宅。收徒三十,置葛业、开药店,影响周边数十里。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赵家葛坊毁于灾民组织“白绫会”,赵明礼遇难,妻宋氏带赵明礼之子赵运发逃往随南山区长岗避难,终年靠挖葛根、吃葛粉度日。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赵运发在亲友资助下,重回赵家葛坊旧址。

葛粉制作技艺的传承.png

二月风品牌建立与迁移

1990年,赵家葛坊第五代传人、赵启亮之子赵今月辞别讲坛恢复赵家祖传葛业。

瑞雪中的二月风_副本.png

1997年,成功注册“二月风”商标,设立随州办事处,确立品牌营销策略。赵家葛坊迎来135周年庆典。2011年,再次搬迁至洪山镇南门岗工业园,新建“二月风葛文化风情园”,设立葛文化博览馆和葛产品展销厅,并开发“葛根宴”。占地20余亩,生产规模也再一次扩大。

二月风_副本.png

非遗老字号的认定

赵家葛坊所在的随县洪山镇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北麓。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非常适合葛根的生长,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野生葛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当地,人们都有挖葛根、吃葛粉的习惯。葛根、葛粉不仅用以食用,也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组成部分。2014年,湖北省文化厅就将葛粉制作技艺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

百余年来,匠心传承,品质坚守,2014年,赵家葛坊“二月风”品牌入选湖北省第一批老字号,为随州市第一家老字号企业。

湖北老字号企业_副本.jpg

建立华夏葛文化博览馆

承继先辈智慧,惠及当代生活。起源于清同治元年的二月风,一百多年来,以加工野生葛根为主,不断传承创新,逐步发展壮大,为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2015年底,世界首座葛文化博览馆正式落成。本博览馆,呈现了用葛的历史、展示了发展的历程、介绍了创新的产品,填补了国际葛文化传承的空白。希望通过这个窗口,让更多的人认识葛文化、了解葛文化、宣传葛文化,推动葛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建立华夏葛文化博览馆.jpg

 葛根的现代化生产

野葛根因其生长年限长,质地较硬,无专门生产设备,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方法加工。但此方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水量大,效率低,卫生状况差,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赵家葛坊第五代传人赵今月自恢复祖传葛业开始,一直致力于野葛工艺改进,经过二十余年实践探索和实验,现成功研制出一套适合野葛加工的成套流水生产线,既保证了传统手工生产的品质,又减小了用水量,节约了劳动成本,产品质量和产量大大提升。还获得5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

葛根的现代化机械加工.jpg

双有机认证

二月风有机葛根基地分布于大洪山北麓,基地连续多年通过国家农业部和环保部双重有机认证。这里出产的“随县葛粉”以口感好、葛根素含量高、富含硒、锗等微量元素著称。

双有机认证.jpg

《葛粉》标准的制定

2012年,二月风公司牵头起草制定湖北省《葛粉》行业标准。

2015年,该标准通过了湖北省卫计委的最终审定,于2015年12月15日起强制实施。该标准将葛粉的特有成分“葛根素”列为必检项目,这对打击制假售假、规范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2020年,又对标准进行了修订,细化了多项指标,同时增加“镜检”指标,从淀粉颗粒形态辨别真假,这对葛粉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22年参与国家葛粉标准修订。

《葛粉》标准的制定.jpg

不 忘 祖 训    续 写 新 篇‌

从1862年赵明礼避祸深山、开坊立业的筚路蓝缕,到“二月风”品牌现代化生产线与葛文化博览馆的崛起,赵家葛坊的百年历程,既是传统技艺对抗时代劫波的生存史诗,也是非遗文化从深山走向世界的转型样本。2014年的“双认证”(非遗与老字号),不仅是对其“择一事,终一生”匠心的官方加冕,更印证了葛根产业从民间生计升华为文化符号的深层价值。如今,大洪山的葛根仍在生长,赵家的薪火仍在传递——一部以葛为脉的中华物产文明史,正在这里续写新章。